昆明康瑞医院特邀康复科专家郑琳,同时也是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脑瘫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
精细运动能力,指的是个体凭借手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配合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对于脑瘫儿童而言,精细动作的训练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基础。
精细动作主要分为非抓握动作和抓握动作。非抓握动作涵盖悬浮、约束、推、压、触、勾状抓握等,要求孩子灵活控制手部肌肉,实现对物体的精准操控。抓握动作则分为力性抓握与精细抓握,前者强调手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后者则要求更高的手部灵活性和协调性,如指尖捏、指腹捏、侧捏及三指捏等。
脑瘫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应遵循一定的年龄阶段和发展规律:
0-6个月:主要进行抓、握的训练,如主动够物。
7-12个月:侧重于敲打、取物、抓握、松开等动作,促进小肌肉的活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1-2岁:尝试玩复杂玩具、吃饭、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行为,培养分辨能力、发现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3岁:开始做组合玩具、拼图、画画等活动,锻炼手指协调和控制能力。
在进行训练时,可遵循以下指导方法:
手眼协调性训练:利用有趣的玩具帮助患儿练习视觉固定、视觉跟踪和手眼协调,同时经常与患儿保持视觉接触,增强他们的注意力。
坐位平衡训练:在进行精细功能训练之前,先训练患儿获得良好的坐位平衡与保持良好坐位姿势的能力。
粗大运动功能训练:粗大运动功能的发展是精细运动功能的基础。因此,在进行精细动作训练之前,先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训练。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精细动作练习方法:
投篮动作:增强患侧上肢的灵活性。
旋转门把等动作:锻炼腕部灵活性。
拿起物品:指导患儿用患侧手拿起物品,并逐步延长手握物品的时间,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抓握练习: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抓东西,以及用拇指和食指捏小丸或小馒头,锻炼对捏功能。
翻书动作:将书签等小物品夹在书中,鼓励患儿翻动书页找到物品,培养手指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训练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姿势维持:从事单手活动时要将另一只手摆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帮助患儿维持正常的姿势与肌张力。
难度设置:动作难度应设置在患儿通过努力就能完成的范围,避免难度过大造成压力。
安全器具:训练器具应避免选择尖锐等危险性器具,防止患儿受伤。
训练强度:确保训练强度适中,避免过度疲劳和训练不足。
郑琳主任强调,脑瘫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医生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昆明康瑞医院愿与家长携手,共同为脑瘫儿童的康复事业贡献力量。
热点问题:本月脑瘫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