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作为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一直备受关注。昆明康瑞医院特邀康复专家、主任医师、副教授郑琳,作为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对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她强调,小儿脑瘫应早识别、早干预,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脑瘫的高危因素与主要表现
郑琳指出,脑瘫的发生与多种高危因素密切相关。母孕期的大量吸烟、酗酒、妊娠期感染、先兆流产等母体因素,以及围生期的缺氧、早产、出生低体重等,都可能成为脑瘫的诱因。产后至幼儿期,新生儿期惊厥、呼吸窘迫综合征、缺氧缺血性脑病等,也是导致脑瘫的重要原因。
脑瘫患儿的主要表现包括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和姿势异常。他们学会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的时间都要晚于正常儿童,且多数患儿肌肉张力过高,表现为僵直、硬邦邦,也有一些患儿肌张力降低,没力气完成各种动作。此外,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姿势异常也较为常见,如脚尖着地、走路时两条腿像剪刀开合,或手脚不由自主地抖动等。
二、如何早期识别脑瘫
郑琳强调,早期识别脑瘫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来发现异常。新生儿期,如果孩子吃奶无力、经常呛咳、吐奶,或者较正常儿童哭闹明显或过于安静,都应引起警惕。到了2-3个月,如果孩子有斜视,更应警惕脑损伤和脑瘫的可能。此外,如果孩子在3个月时还不能抬头,4-5个月挺腰时头仍摇摆、颈部无法直立,或者已过4个月仍拇指内收、手张不开、常握拳,5个月看见东西还不能伸手去拿,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此现象,都应考虑脑瘫的可能。
同时,郑琳还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神经发育情况。如果孩子2个月还不会笑,4个月还不会大声笑,对声光反应迟钝,6个月叫名字无反应,都应警惕脑瘫或智力低下的可能。
三、尽早干预的重要性
一旦孩子被诊断为脑瘫,郑琳建议家长应积极、尽早让孩子接受治疗。她指出,在2岁以前,经过正规、系统的干预和康复训练,孩子有希望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因此,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专业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四、脑瘫的康复训练方法
在脑瘫的康复训练中,郑琳强调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运动疗法以恢复肢体功能障碍为主,旨在解决患儿翻身、坐、爬、站、走等大运动功能的问题。作业治疗则注重进食、如厕、穿脱衣、梳洗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此外,言语治疗也是重要的一环,旨在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作为昆明康瑞医院的专家,郑琳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见解,为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她呼吁广大家长提高警惕,尽早识别孩子的异常情况,并尽早带孩子到专业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争取到最佳的康复效果,让他们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
热点问题:本月脑瘫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