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脑瘫存在误解,认为脑瘫患者一定是智障。今天,昆明康瑞医院的郑琳主任就来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个问题,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脑瘫与智力障碍的关系。
一、脑瘫的定义与病因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会导致功能性活动和参与受限,严重程度不一。脑瘫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与早产、低出生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胆红素脑病等有关。
二、脑瘫与智力障碍的区别
脑瘫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伴有或不伴有感知觉和智力缺陷等。而智力障碍是一种儿童期起病的神经发育障碍,特征为智力和适应技能缺陷。根据最新的《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大约50%的脑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智力障碍,这意味着大多数脑瘫患者的智力是正常的,只是在运动能力上面临挑战。智力障碍的严重程度通常与运动障碍的程度相关,尤其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痉挛性四肢瘫患儿通常受损最严重,而不随意运动为主的运动障碍型脑瘫患儿认知功能通常较好。
三、如何及早识别脑瘫风险
(一)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有脑瘫风险
婴儿期出现异常症状和体征,包括行为异常(如过度温顺或易激惹)、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持续存在原始反射以及运动发育里程碑延迟等。
(二)脑瘫风险可以早期识别吗
可以的,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并进行标准化神经发育学评估、运动发育评估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可在矫正6月龄前做出脑瘫高风险儿的早期诊断。目前国际上采用的识别脑瘫风险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和Hammersmith婴幼儿神经系统检查(HINE),其中GMs评估敏感度最高,通过记录宝宝仰卧时的全身运动录像,评估宝宝动作的类型和质量,预测宝宝患脑瘫的风险。
四、脑性瘫痪的治疗
通过早期发现,尽早进行系统、全面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瘫的核心症状,从而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社会独立性。郑琳主任擅长偏瘫、脑瘫、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伤病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抽动症和痉挛性疾病(功能障碍)等具有丰富的临床康复治疗经验和独到见解。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吞咽障碍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物理因子治疗以及中医针灸等多种方法,还可以结合先进的功能评估及治疗项目,如三维步态分析、足底压力测试、外骨骼机器人、肉毒毒素注射、系列石膏矫形等,为脑瘫患儿提供全面康复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脑瘫的预后
大多数脑瘫患儿存活到成年,预后通常取决于脑瘫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只有受影响最严重的患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无法经口进食)的预期寿命会明显缩短。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训练,很多患儿(尤其是痉挛型双瘫或偏瘫患儿)能拥有近乎正常的生活。
总之,脑瘫并不等同于智力障碍,我们应打破对脑瘫患者的偏见与误解,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只要通过早期识别和积极的康复治疗,脑瘫患者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如果您对脑瘫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昆明康瑞医院康复科郑琳主任,她将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为脑瘫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热点问题:本月脑瘫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