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一个可能让许多家庭陷入困境的健康问题,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由发育不成熟的大脑(产前、产时或产后)、先天性发育缺陷(如畸形、宫内感染)或损伤(如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外伤、感染)等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伴有或不伴有感知觉和智力缺陷等。面对这一挑战,了解脑瘫的本质及其康复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脑瘫?
脑瘫,全称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是一种由发育不成熟的大脑(产前、产时或产后)、先天性发育缺陷或损伤等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据国内外报道,脑瘫的患病率为1.4‰~3.2‰,而我国1至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为2.46‰。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伴有或不伴有感知觉和智力缺陷等。
二、脑瘫的康复治疗
面对脑瘫这一复杂疾病,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郑琳主任指出,脑瘫的康复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及家庭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下是脑瘫康复治疗的主要方面:
1.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是脑瘫康复治疗的关键。通过丰富的环境刺激和目标-活动-运动集成疗法(GAME),可以促进婴幼儿的发育,提高运动和认知能力。家庭在早期干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干预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婴幼儿脑瘫恢复到最接近正常运动状态。
2.综合性、团队协作的康复治疗
脑瘫儿童的功能障碍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这需要多学科、多技术的整合与合作,建立多学科、跨专业协作的团队干预模式。团队成员可能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共同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
3.以目标为导向的康复治疗
目标导向性训练(GDT)是脑瘫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引导患儿进行主动运动,从而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任务和活动目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运动表现,还能增强其自信心和参与度。
4.使儿童愉快、有动力的康复治疗
愉快的康复训练环境能够充分调动脑瘫儿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郑琳主任强调,可以采用丰富环境、多感官刺激、游戏、VR技术等多种方式,使康复训练更加有趣、生动,从而激发患儿的康复动力。
5.心理支持
除了物理治疗外,心理支持也是脑瘫康复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郑琳主任指出,一些脑瘫患儿家庭可能拥有强烈的病耻感,这不利于患儿的康复。因此,社会应给予患儿及其家庭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鼓励患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脑瘫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但通过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患儿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改善。作为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郑琳主任拥有丰富的临床康复治疗经验和独到见解。她提醒我们,脑瘫的康复治疗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患儿创造一个更加友好、包容的康复环境。
热点问题:本月脑瘫患者关注的问题.